行業資訊
1G時代我們缺席,2G時代我們跟隨,3G時代我們突破,4G時代我們并跑,5G時代——我們終于迎來了趕超的機會!據中國移動預測,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300億個,全球數據量將成倍增長。而云計算作為應對海量數據的最佳處理方案,市場需求量迅速上升,IDC作為云計算產業鏈中關鍵環節,景氣度隨之提升。
5G時代企業上云鏈接:http://www.xcwl17.com/dedicated/hkcloud.html
5G時代的發展需要云計算來賦能,而云計算也將在5G時代的助力下踏上新的征程!5G作為全面引入云計算,實現網絡架構重構的最佳機遇和抓手。面對觸手可及的5G新業務,云計算將扮演什么角色?有專家指出,“5G天生于云”。那么云計算和5G有何聯系?又將在未來碰撞出哪些激烈的火花?
一、云計算對于5G網絡的重要性:
1、萬物互聯的云時代:5G時代,網絡速度飛躍式提升,萬物互聯進入智能新時代,各種5G手機、平板、電腦、健身跟蹤器和智能手表、智能家居設備、辦公硬件(如視頻會議設備)等。而其背后大量的數據就需要有強大的計算和存儲能力,而這種能力,改變了整個軟件架構,讓很多企業開始選擇用云、上云。
2、云結構的革新:因為硬件技術升級空間有限,必須通過網絡結構的優化滿足5G時代新應用對網絡性能的要求。5G面向大帶寬、大規模連接、超低時延高可靠三大應用場景,需要提供不同的網絡性能。在無線側有大量新技術實現對不同應用場景的支撐,但傳輸網絡側,硬件技術提升有限的情況下,需要對網絡架構進行革新。
3、云計算的速度:低時延、高可靠的網絡特性,設備保持時刻在線,可以通過IM能力進行喚醒、作業。將在車聯網、智能制造、產業園區、智慧旅游等領域有高價值應用。舉個簡單的例子,5G網絡中應用的下載速度可達數百兆每秒,甚至超過了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,這意味著將應用安裝在“云”上甚至比安裝在“本地”還要快。
云計算明顯提升了網絡響應效率、可靠性和單位容量,所以大量的本地計算業務完全可以遷移到云端,使云計算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。5G使云服務進一步往邊緣發展,越來越多的邊緣算力將促進基于邊緣計算的AI應用,更低的網絡延時,也使終端和云對AI計算的分工更為靈活。無人駕駛、智能家居、工業物聯將快速發展。
二、5G改變云計算的未來
1、控制云先行,因為轉控分離比較成熟,可以先行引入。在NFV方面,解耦是首當其沖的問題,目前業界有不解耦、軟硬件解耦和三層解耦這3種思路。韋樂平表示,運營商的目標是三層解耦,但其涉及多廠商垂直互通,系統集成和維護難度大,部署周期長,實際部署肯定要根據一系列的條件、產業鏈的支持情況,要慢慢地過渡。
2、轉發云暫緩,轉發云基于通用的基礎資源硬件平臺,可按需實現用戶面下沉,并根據控制云下發的緩存策略實現熱點內容的緩存,從而減少業務時延、減少移動網往外出口流量和改善用戶體驗。但目前通過持續分析還不具備條件,轉發性能不理想,要繼續探索。
3、接入云加快,為了加快部署、降低成本、減少時延,初期將采用CU和DU結合部署的方式,根據業務的發展情況向三層分類的情況來演進,構建以MEC為核心的邊緣云智能平臺。
5G時代,云計算已經不是只有大公司才能玩得轉的東西,任何初創企業甚至是個人,都可以輕松構建。按照著這個趨勢發展下去,消費級云計算大規模普及的日子,肯定不會太遠,已經可期。盡管現在云計算的很多消費者場景還是暢想,進入我們的生活還需要一些時日。但技術一直在發展,未來隨著技術成熟,成本降低,我想想消費者也能用云計算構建自己的世界。
對于企業而言核心數據要求私有云進行托管,靈活彈性需求使用公有云進行滿足,在這種情況下,混合云便能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,它既可以利用私有云的安全,將內部重要數據保存在本地數據中心,也可以使用公有云的計算資源,更高效快捷地完成工作,相比私有云或是公有云都更完美。